《雷雨》—— 理想主义者的悲歌

刚刚的课上老师放了话剧《雷雨》。看见熟悉的人物一个接一个登场,那尘封已久的记忆一下子又鲜活起来。

今天再看《雷雨》,才发现它完完全全是一曲理想主义者的悲歌!雷雨来临之前愤懑的情绪压抑着,蓄积着,折磨着几乎所有的人。社会的也好,家庭的也罢,在这里,我不想说他们的悲剧都有怎样的根源;单就他们每一个人来说,我看见的几乎都是悲剧–除了一个人以外。

周朴园:也许和侍萍相比,在物质上他并没有失去什么;也许他的所谓纪念,更多地只是为了弥补自己内心的不安;可是”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是就会忘了么”?他有社会上的地位,有家长的尊严,可是他”不喜欢女人家”,再也没了爱情。亲情似乎也没有,连他的儿子也怕他。

鲁侍萍:三十多年的恨与悔,三十多年来一天天受的苦。生活对她来说就是那么现实与残酷。也许这些都还能忍能熬,可是女儿的不幸福呢?

繁漪:已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可是周萍偏偏把她救活了,再让她慢慢地渴死、枯死。

周萍:一段不堪回首的不伦之恋,沉重而无法摆脱的精神枷锁。周家的空气里都是罪恶,他又何尝不被煎熬?

周冲:”有一条轻得想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有梦的人我总是很难说清楚。也许他们总是需要足够坚强,才能忍受没有同道中人的寂寞,才能忍受幻灭那一刹那的重量。

四凤:你爱,却从不知晓爱的悲哀!当真相终于来临的时候……

鲁贵:有过爱的人,有着真性情的人,似乎都在痛苦着。理想和爱情都成了折磨人的东西,唯有鲁贵,一如既往地,没心没肝地,快活地过着日子。有吃有穿,赌两个小钱,喝两口小酒。对老爷和少爷靠的是嘴皮,在家里摆的是架子,活脱脱一副小人嘴脸。只可惜我从他的小曲里听出了知足且”幸福”的人生–“花开花谢年年有,人过了个青春不再来”。

近日推荐

湖心亭看雪
此般心境、况味,实乃幽绝!

改变了生活精神品质的阅读
最近点了好几篇文章,发现都是他写的,觉得真的挺符合我的口味–至少标题是。他的文章看了不少了,这两篇是我觉得写的有思想有深度的(其他几篇也没耐心细读了)。有时真是感慨,网络真的已经把我变成速食主义者了。

信仰是精神生活的高度

刚刚看了一篇文章

文章的标题是《穷男生不该有爱情》

最初很甜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看科幻电影的我迷上了银幕中的爱情。看见纯情的少男少女或是帅哥美女终究走到了一起,总会觉得心花怒放。看到文章中的他们彼此相爱,真的很开心!

可是后来……只剩下叹息。有情人为什么不能终成眷属?难道浪漫和奇迹只属于小说和屏幕,难道我们的真实世界多的只是遗憾么?相遇相识而不能相知是一种遗憾,相遇相识相知而终究陌路则更让人遗憾。记得看《亮剑》中李云龙当上代理军长的那一段时。夫妻俩一个喜欢年画,一个喜欢油画;一个在扣脚丫,一个在赏画。反差太大了!当时心里一紧,生怕他们就此同床异梦。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遗憾?!

最后,是痛苦。还是那句老话:我到底能够做些什么???

《人生的追寻》多说两句

饶牧师的演讲很具感染力,只可惜,他是作为一个牧师在讲道。我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演讲者,我感激他所分享的生命经验,也为他的激情所打动。牧师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孜孜不倦地传播福音(不知这样说是否准确),向世人传递爱的讯息。他的问题有他自己的答案,一个预设的答案,为演讲中每一个问题事先想通了的答案。并不是说这样的答案是假的,或是不经思考的。恰恰相反,这张答卷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心血,融会数十年生命宝贵的经验。但这个演讲时候就有了的预设答案永远不会是我的答案。我将继续寻找,并期待和你一起分享(我说话也开始像牧师了:em424:)。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许本来就很难说清楚吧。我们想要追寻所谓的真实,可什么是真实呢?也许就像李洱说的”‘真实’就像是洋葱的核。一层层剥下去,你什么也找不到。” :P

《人生的追寻》听后感

陆陆续续分了好几次,才听完饶孝楫牧师的讲道–《人生的追寻》。

我不是基督徒,可我抵挡不了饶牧师那种磁性声音的诱惑。高尚、纯洁而又满怀悲悯。就在今天,在书架上多的是教授生存技巧的今天;今天,在人们大侃经济、政治和足球的今天;今天,在信息唾手可得而到头来我们却发现心中空空的今天,谈论生命,谈论人生是多么的难得!很遗憾,”生命的意义”这个话题平常很难提起,也很幸运,今天终于听到了,尽管饶牧师谈论宗教的一部分我并不能完全接受。

我有一个信教的同学,和他很谈得来,因为我们总是可以傻乎乎地讨论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用基督教徒常说的词来说,叫做”分享”。分享生命的经验和体会,分享人生路途中的喜与乐。(和他相比,我常常觉得自己做的很差:不接受基督教,可是我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却是乱七八糟,和他人的关系不算和谐,生活的态度有时也不健康。)关注人,关注人生,关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一切哲学和宗教的根本所在。也就是所谓的”终极关怀”。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至少我身边的绝大多数)不仅不信教,而且都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败坏了胃口。那么,这样的生活会不会存在着虚空呢?”人生在追求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这是饶牧师开篇提出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共做六大页的笔记,不过实在没时间细说了。大致提一下纲要,有兴趣的就向我索要录音吧(网上原来的那个链接已经没有了,我的主页空间也实在放不下,3个文件一共18.6MB)。

饶牧师说”人生就是一个追寻、探索的过程”,他引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阐述人生的状态(顺便提一句,国内提到马斯洛的这个理论多半是用在管理学中,有意思)。首先,人追求存在的权利,这也是最简单的生理需求;之后,人还要追求存在的合理。我们想要地位更多,赚的更多,有安全感。(我们是用外在的物质来维系内心的安全感么?*)在满足了存在的权利和存在的合理之后,我们还要追求存在的卓越,也就是马斯洛所说的成就感。(生命、命运、机遇、环境都不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希望得到,但我们不一定得到)此外,我们还追求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是一种永恒感的追寻。生命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短短数十年,到底要做什么?最后要得到什么?什么是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人活世上最大的努力就是忘记死亡,这是一个很可怜的悲剧。我们面临死亡的威胁,我们有着死亡的惧怕,可是又想要活下去。我们有永恒的概念,而又有短暂的现实–悲剧!)(永恒的观念是存在于我们心中人类有史以来内心深沉的渴望,生存的本能,生存的概念(思想),生存意义的概念(找不到答案),生存的自觉这四者使得人很苦。)之后主要是对生存意义的引申,之后是上帝。

* ()内直接引自饶牧师的录音,有少许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