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

新的一年就这样开始了。今早突然又想起了这个久未更新的博客。个人博客时代转瞬即逝——大家都这样说。至少在中国大陆是如此。可不是?数字生活的急速变化裹挟着每日日常一路向前。转眼十几年就过去了。而我,还时不时怀念起过去。
 
只有在这个时间尺度上,事物与事物,时代与时代,乃至个体生命的轨迹才变得更清晰可辨。又或许,这只是我的后知后觉。从这个意义上,一方面一年年过的飞快,因为生活的琐碎,因为新鲜事物的眼花缭乱。而与此同时,时间相对于一个人的生命长度而言,又是过的很慢的。一去多年,大时代,才在我们内心和周遭的环境,显露勾勒出的痕迹。
 
那些有意思的博客固然早就停止更新、停止访问了。可那些有趣的灵魂都在哪儿呢?新年第一愿——愿我能把它们重新找回来。
 

雨夜

秋天夜晚的雨,滴滴答答地敲打在房檐和莲叶上。白天上窜下跳的松鼠终于不见了踪迹,此时此刻不知道正在哪一棵树梢间避雨。好吧,就算你刨坏了我种的花苗,我也承认那不过是生活所迫。一切都安静了下来,只有蚂蚁还在一如既往的忙碌。首尾相连,川流不息。

整个世界都浸润了,而我在窗后温暖如初。这真是美好的时刻。

一根垂丝上半悬的蜘蛛冷不丁地降了下来。

红螺寺 – 2012

Roxette @Beijing 2012

2012年,54岁的Marie和53岁的Per在17年后重回北京,这才有了今晚这场难得的演唱会。

Marie明显是老了,不复有当年曼妙的声线。看着大屏幕里她的脸庞,我不断回想起当年在瑞典Borgholm城堡里他们的现场演唱会视频。那还是在1989年,Marie光着脚,穿着紧身裙,金色的头发,年轻美丽。她唱着那首《Listen To Your Heart》,迷蒙的舞台灯光,海边的古老城堡,台下的星星焰火。那一刻她闭着眼,宛若女神。

怀旧的演唱会终究会归于伤感吗?因为青春的逝去,往昔的不在,一个夜晚的瞬间让人回忆起从前却又重重地抛落回现在。起初,我也这么想。

随着一首首熟悉歌曲的唱起,人们纷纷站起、跟唱、欢呼和摇摆。近万人的世界线在此刻汇聚了。十七年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他们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故事和人生,此时此刻因为台上的Marie和Per而相聚在了一起。

一首《Listen To Your Heart》,诞生已有24年。这24年里,Marie和Per想必已在世界的各个角落的不同场合,面向不同的听众一遍遍唱起。

与其说这是一种重复,更不如说是一种机缘。在这24年里,从一无所知,到爱上他们的歌。从朋友,从小说里知道Roxette,到现场亲历他们的演唱会。我想,我不是在寻找什么过去的瞬间,而是在定义“我”的这个瞬间。

许许多多的美好瞬间被唤起,许许多多的美好瞬间在此刻定义而永远常在。这就是我所经历的Roxette 2012北京演唱会,这就是我所经历的Roxette的神奇魅力。

Spend some time, you and I.
Under this bright glorious sky.

It’s been so long since I first saw you.
But I still love that smile in your eyes.
Yes it’s true, right from the start.

I believed in the church of your heart.
Yes it’s you, that make me part of.

—— Church of Your Heart,演唱会结束曲

安达曼大海深处

身体有记忆,这大约已是电影中常见的桥段了。例如《谍影重重》Bourne丧失了记忆,却依旧能在自己无意识的情况下施展出格斗、枪械、语言等作为职业特工各方面的高超素养。桥段终归是桥段。直到不久前,摆弄已经生疏的魔方,手指无意识地做出了某个公式。反复重做了几遍都很熟练,而我自己却无论如何也记不起这个公式了。亲身体会,感觉很奇妙。。。

手指当然并没有记忆,只不过是这大脑的记忆遁了地,潜了水,隐入“潜意识”这座深山老林而变得飘忽不可捉摸。

——不知道为什么,以上这些就是我今天在游泳池考深水证时候的胡思乱想。思绪闪回的时候又意识自己如此花费力气的时候,大脑还在不停瞎琢磨,消耗超过20%的氧气与能量。而这个怨念本身又在反反复复地纠结。真让我恨不得能把它切掉切掉!

话说……上一次游泳的时候,还是在安达曼海。在那里,海水清澈,沙滩洁白,阳光猛烈,一切都纯净得只有欢乐没有烦恼。现在回想起来,颇有些《Contact》里,朱迪·福斯特穿越时空与她父亲相见的那个海滩的梦幻感觉。海里游泳的时候,似乎没有风,水面晃着小小的波浪像是在按摩。珊瑚与各色的小鱼从身下经过……如此良辰如此美景,不知不觉已四下无人,越游越远,越游越深。

波浪也似乎渐渐大了起来,眼镜被灌满了水;想要踩水调整,却发现穿着脚蹼不会踩水;脱下脚蹼,却发现踩不到底也没有多余的手去拿。在脚蹼和小命之间,我犹豫片刻选择了后者,并期望着能记住位置回头再取。之后的两个小时,就像是大海捞针,我穿着桔红色救生衣在一大片海域做Z字形搜索。期待短短几分钟它不会飘的太远,期待珊瑚礁甚至小鱼能将它挡住……刻舟求剑的怨念充斥着大脑……只可惜,竟连舟都没有……

天色渐晚,筋疲力尽地回到岸上,却仍然期待着海水能将它冲回岸边。皮肤黝黑的当地人彻底打消了我这个念头,因为他说洋流朝向安达曼海,朝向大洋深处。

之前我从未想过地图上这么遥远的印度洋会和我有什么关联,直到我在那儿遗失了脚蹼。当天在海边燃着烛光吃着晚餐,我就在想,脚蹼此时此刻会在这漆黑大海的哪一个角落飘荡?此时此刻,远在北京的游泳池,又想起了这对安达曼海中的脚蹼。——我以为我忘了,其实我没忘。安达曼大海深处的脚蹼随波飘荡,就像其他那些我曾经失去的东西……

从长大到变老——写过即将过去的2009

毕业纪念册里一位同学的话至今仍然印象深刻,“人的长大是件突然的事”,她这样说到。当脚步沿着它自己熟悉的记忆,走进昨天的那间食堂,那座安静的图书馆。环顾四周,你会立刻发现,那场景熟悉得好像是昨天,只不过再也没有一张熟悉的面孔。世上大概没有比这更为梦幻的场景了。当熟悉的一切变得如此陌生,人们就不得不开始问起那些自古不变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拉开距离看自己,看生活,不仅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特别的艺术技巧。当然,更是一种哲学的高度。

从长大到变老,依然克制不住对于深刻的向往。只不过年轻时以为深刻的是自己,而年老时才体会到深刻的在于生活和事物本身。在学会谦卑之余,也学着去了解并体会其中的乐趣。

从长大到变老,渐渐习惯了一些隐秘的伤痛。它们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你长久相伴,忠诚而值得信赖。直到有一天,你熟悉它们就像熟悉一位一辈子的老朋友。

从长大到变老,不再那么热切地渴望旅行。似乎从每一天的日出到日落都是在旅行,每一天的醒来和睡去都是在旅行。穿越在梦境与现实之间,熟悉每一个心念的涨落与起伏,熟悉每一个梦境的欲止和由起。无处不在的旅行呵,无边无际的梦。

从长大到变老,渐渐学会不再为自己感到羞耻。不仅是因为学会了坦诚与放低,更是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待自己。文学?历史?社会学?精神分析?总之,这个人并不孤独,也不特殊,自然也就不会过分地耻于自己。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说,就是一条自我和解之路。

从长大到变老,才学会了爱上不同的颜色,爱上不同的音乐,爱上不同的食物。“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时候我会想,这大概说的不只是心境,更是某道家传的菜谱,一道由水果和蔬菜构成的秘谱。

从长大到变老,才知道人的年龄也并非一个单向的过程。人们常说,八十而有十八心,可十八又何尝没有八十心?在生命的历程里,人们“有时变年老有时变年轻,就好像有时快乐有时悲伤一样”。

从长大到变老,才渐渐明白“第一义”和“第二义”的高下之别。在许多的瞬间,一个呼之欲出的声音在心底划过,真切,美丽。那些瞬间,我满心欢喜,甚至忍不住想要纵情欢呼,欢呼着迎接那早已被淡忘的永恒。

时间用它的尺从我生命中量过,而我,也用自己的尺在时间中量过。——写给即将过去的2009

脚步

人在临死前是不是一生的记忆都会在眼前闪现?我想,也许是。这就像是我的脚步,永远在路上行走,永远不停息。从抬起到落下,短短的一瞬,我仿佛跨越了数十年。

在这一步里,道路变幻着它的形状。沙砾、土路、石子、山路、柏油或是水泥……它们蜿蜒曲折,宽窄不一,通向无数个已知或未知的终点。

在这一步里,天空变幻着它的时辰。冬日烟囱的白雾被朝霞染成绚丽的红色;午后温煦的阳光消融了时间;或是连绵的阴雨,连心都润得湿漉漉;将暗未暗的傍晚闪着幽幽的蓝光;或是夜空里的星星,深邃而迷人……

在这一步里,城市变幻着它的风貌。一座金色夕阳下无比精致的城市;一座旷达开阔无比自由的城市;一座永远是异乡,又永远是故乡的城市;一座每一处场景都唤醒着记忆的城市……

在这一步降落未落的一瞬里,我已然看见自己意识和生命的全部历程,就像是临死前。起脚前的悲伤、孤独,在这一步里自信乐观、希望满满。就像我迎接每一个清晨的到来,就像这,每一个全新的脚步。起脚前的独自一人,在这一步里已有你相伴。道路、天空、城市,景物不仅因为有你而变的不同,更因为有你而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一步一步,一念一息。我想,我正在书写着自己的永恒。

漂流笔记本第七日 – 树

2009年11月12日    雪    今日签名档: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今天是漂流笔记本的最后一天,抄一首我爱的诗。

悬崖边的树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漂流笔记本第六日 – 快乐的真谛

2009年11月11日    晴    今日签名档:懒惰就是人放弃了随着自身尊严而来的责任

在网上写blog,两种恐惧一直伴随着我。

第一种恐惧,是暴露。所有明眼的、细心的访客们一定不难从那些过多的言语中发觉我内心的虚弱。人肉搜索是可怕的,可那也不过是泄露了外在的信息和身份;要知道在博客上,我主动向所有人暴露了自己深刻的缺点。这些甚至还不够,真正让我恐惧的是那些朝向自我的暴露。有些时候,在博客上审视过去的自己,一种厌倦、痛恨之情油然而生。几个星期,几个月都不想再自己的blog一眼,甚至必须反反复复地说服自己才不会把一些内容删去。

第二种恐惧,是枯竭。尽管我一直学着去记下那些小的兴趣和发现,记下那些心底流淌的声音。可即便如此,也没有人会真正知道它可以流淌多久。倘若这样的声音有朝一日枯竭了呢?倘若新鲜的内容就此沉匿不见了呢?流淌的声音需要通过意象来记录,可意象本身又是多么稀缺和宝贵的资源!语言的力量本身也是有边界的,情至深处,相爱的人也只有凭借身体的相触才能表达,何况是博客?

幸运的是,我想我为两种恐惧寻到了一条通用的解法。书写是一种扬弃,留下的文字固然是为了表达,但也是为了抛弃。抛弃了现有的意象,缺失的世界拼图才开始显露踪迹;越是接近于语言和内容的边界,就越发觉得边界还遥不可及;越是抛弃过去的自己,就似乎一天比一天接近于真实的自己。我想,我找到快乐、自由和爱的真谛了。这些美好的事物从来就不是被给予的东西,即便是,也来的短暂、易逝而不能持久。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可对于生命的审美性理解从来就不包含在其中,要获得这些美好的东西从来都要付出超越本能的努力。当诗人艾尔曼(Max Ehrmann)说“Strive to be happy”,我想,这其实不是自我欺骗和安慰,而是——快乐的真谛。

漂流笔记本第五日 – 水流或是流水

2009年11月10日    晴    今日签名档:

昨晚下了难得一见的大雪,今早出门的时候天已经放晴,没有一丝的风。天空还布着云彩,阳光也并不强烈,但远处还是能瞧见山的轮廓。梧桐树的每一片树叶和枝桠上都顶着厚厚的积雪。金色的枯叶,白色的雪冠,高大的身躯在天空的背景下舒展着,完完全全的静止,像是盛开到极致的生命。看看路旁、草地或是车顶上,这雪分明还在少年时,表面毛绒绒的,蓬松而又纯洁。细细去看,一片片晶亮的东西还反着光。这雪真厚,连狗走路都是深一脚浅一脚的。 😀 大约是狗叫声的振动,些许雪沫从树上飘下,阳光照射下像是美极了的星星的残屑。

中午的雪大约是青年时,毛绒绒的表面略有些融化并已结合成一体。积雪仍然维持着完美的形状,然而却更以整体的面目出现。结实、大块、平滑,活脱脱的香草冰淇淋!

那么……夜晚又是如何呢?

在四季的景象中,雪及雪后的味道总是能异常有力地唤起我的感情。周国平把这叫作普鲁斯特式幸福的机缘。可如今我又在想,与其说是雪碰对了我记忆的密码,倒不如说在雪中,世界抹去了旁枝末节。无论你身在何处,雪后的世界总是相似的,一种统一的、亘古不变的印象被还原。大地被覆盖了,世界却变的清晰起来

下雪的夜里,又梦见了你。大约是睡前又读了黑塞的缘故。

我们逐渐年长,成为大人,虽然稳重多了却失去纯洁。那些曾被我们憧憬追求,首次给我们爱之曙光的女孩们不知怎么啦?当我们陆陆续续离开时,她们不知有什么感觉?当充满崇高美梦的青春时代结束,接受最后一位男人的追求时,不知有什么感觉?我们男孩创造、研究、劳作,什么事都可以做,有工作和职业,有很多小喜悦和小的恶行……但只生活在爱之中,只对爱充满期待的女孩们,不知怀抱些什么?第一个年轻人,那对自己有时大胆有时又有点羞怯的崇拜者们,他们的约定、歌声、笑谈,最后一个男人是很少能够给予的。

这也是雪的命运么?不,两者我都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