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下水道美人鱼》

昨天看了豚鼠系列里的Mermaid In A Manhole,下水道美人鱼。呃。。。背景知识就不多介绍了,没有听说过的同学可以用豚鼠系列或者下水道美人鱼搜索看看,应该会有不少。。。

豚鼠系列是80年代挑战人类观感极限的日本地下电影,更有介绍说,人鱼的导演只是想看看人类忍受恶心事物的程度能有多少。尽管网上提到人鱼的帖子几乎是千篇一律,当我忍住恶心把下水道美人鱼从头到尾看完以后,却发现单单恶心二字并不能完全说明我的感受,单单恶心二字的评价也着实有失公允。

也许只有从头开始看这部电影才会真正觉得它的恶心,看见美好的事物一点点地被摧毁,看见漂亮的人鱼渐渐地腐烂;观感融合了情感,这是恐怖片成功的要诀之一。只有观感往往并不够,有了情感观众才会真正用心去体会,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实现影片效果的最大化。从这个角度说,我觉得《下水道美人鱼》里的画家和《群尸玩过界》里的那个儿子有几分相似之处。恐怖、怪异的的电影里偏偏留下了一个正常的人类,而这个正常人类的存在使得影片不会沦落为一部纯粹恶搞的垃圾电影。虽然是一个正常人类,作为观众的我们又确实太难理解他的种种作法。”怎么能这样呢?!””靠,要是我的话。。。”哈哈,观众就此落入导演的圈套,已经开始把自己设身处地地放在那个环境里去了。。。

另一方面,也只有把片子从头看到尾,才会发现这部片子并不纯粹是一部恶心的片子。当画家揭开下水道的盖子,令人眩晕的光线瞬间解开了所有记忆的密码。
This is my secret place
Here rest all the precious things I’ve lost
Here rest all the beautiful things I’ve lost
Here is all the time I have ever lost
All locked up in the darkness
这话语从画家嘴里念叨开来,仿佛是神秘的咒语,又恰似人鱼声音在画家心里激起的涟漪;念罢,一扇内心深处的大门吱吱呀呀地开启。这里曾是一条大河,这里曾有青蛙和蜻蜓,这里也曾有儿时的伙伴,哦,还有那条美丽的人鱼。画家童话般的绚烂记忆与肮脏腐臭的下水道反差实在太大,让人不免开始怀疑画家记忆的真实性。画家自然不会有这种煞风景的怀疑,他义无反顾地带回人鱼悉心照料,仿佛是在照料童年所有美好的记忆。可是病入膏肓的人鱼没有丁点的好转,病情渐渐恶化;恐惧的画家虽然一直坚持,可最终还是在人鱼死去的那一刻彻底崩溃。警察到来的时候,邻居说画家杀的是他的妻子;画面切换过去的时候,观众也会惊奇地发现人鱼身上的腐肉与溃烂完全不见了,那个婴儿也明明是人类后代。难道人鱼一直是画家脑中的想象??画家精神失常了,可会不会在这之前就已经失常??阴森的监狱里,画家呆呆地坐着,桌上,摆着一片孤零零的鱼鳞。。。。。

影片的结尾与contact颇有些类似,女科学家艾莉与外星人接触不被人相信,录音笔里记录的也只是沙沙沙的杂音;可是最后却有人发现那杂音录了数十个小时,而并非短短的几分钟。故事的真实性在末尾留下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似是而非,若有若无,矛盾,困惑,无限遐想。可真实性本身却不是问题。哲学是灰暗的,宗教却充满色彩,维特根斯坦如是说。在精神失常的画家眼里,我们同样见识到了纯真的美好以及真实的恐惧,覆灭了,不再有,可也绝对不是人人都有机会曾经拥有。

天才,疯狂,苏醒–人类身上最为神秘的三种特质,今天我们有幸见到了一种。

读《另类人生》

读赵铁林的《另类人生》是在去吉林通化的火车上。我喜欢这种在列车上阅读的感觉。翻开一本投缘的好书,四周的喧嚣便如潮水一般退去。没有匆匆忙忙的工作,没有百无聊赖的心情,旅途的新鲜与沿途的寂寞交织在了一起,使我总能好奇地翻开一本书,再安静地把它读完。

最早知道《另类人生》是一次讲座的录音,只听说一位摄影师过了8年自我放逐般的漂泊生涯,这8年来的故事和照片也就是这本书的由来。拿到书的时候看见封面上的赵铁林左手拿烟,右肩挎包。斗笠之下黑影一片,完全见不到他的面孔。啊,没错,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流浪”,我这样想。”披上一袭风衣,遁入暗黑的夜色。没人知晓他从哪里来,更没人知道会到何处去。”我也曾一次次向别人描述”流浪”。–这也正是我买下这本书的原因。

然而书的内容并不是我所想的那样充满”浮夸”的奇遇。没有,甚至连”煽情”的辛酸和苦难也没有。一页页看过去,我渐渐地为作者这种信笔直录的文字和心态所感动。一如作者在”龙潭古镇”一章所说,他”想以一种及其平和、无害的心情,用镜头把她们的生活公诸于世。如果万一能抵消尘世间对于某类事情不甚公允的批评,以及过分的喧嚣和浮躁,那将再好不过了。”是啊,”如果万一”,……如此悲天悯人的心,在速食主义的今天只会是越来越少了吧。

略有些土气的小刘渐渐出落得漂亮、大方,第一次出川,父亲的寿辰,腊月里冰冷的夜晚,烦心时候的脾气,还有火锅和鱼煲;阿华和小张温馨的合影,还有那心凉的结局;小丽憔悴的面容,给女儿穿衣服时母亲的模样,全家福,送女儿上学的背影;阿V的纯真,虚弱,苍老,快乐,无助的眼神;李拐子的圆滑,世故和悲凉;纪明文,蔡妮娜,林志吉,游金山,高老板。。。。真实到平凡,平凡到刻骨铭心。。

浮萍式的流浪漂摆不定,既无力量,也无方向–赵铁林的却恰恰相反。流浪者过着一种消耗的生活,是需要特殊的勇气和力量的,赵铁林的更是如此。正如他自己在《路灯下的老北京》中所说,”拍婉容的故居是深秋,金黄色的树叶洒满早已凋敝的园子,西院里空无一人。我拿着相机伫立在秋风中,我明白了摄影的意义,在故事连成故事的永恒中,你要将它们记录下来,给想看它们的人看。摄影是孤独者的行为,我的力量来自北京,来自北京的古文化的钩沉,来自于北京的万家灯火。”

这段话仿佛一个神秘的机关,我不小心触动了它,刹那间金黄的树叶纷纷落下。有南京的梧桐,也有北京的银杏……在这条树叶铺就的大路小路上,秋风掀动着生命的印象,故事抑或历史,苦痛抑或神伤……

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成为你希望看到的改变

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成为你希望看到的改变。在马英九官方网站( http://www.ma19.net )上看到的这句话,使我对台湾的政治,对马英九本人有了莫名的好感。

我曾将生命的意义归结为感受和表达,无独有偶,前两天看的一篇文章( http://campus.sohu.com/2004/04/15/38/article219843823.shtml )里,作者也将生命的目的归结为艳遇和创造。从感性到理性,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创造和表达,从体味生命的丰饶与哀艳,到痴情的投入,忘我的创造,这其中总有着太多的路要走。

感受到什么,认识到什么,决定怎么去做,这往往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分野。这世间有着浑浑噩噩的人,有苦乐,有想法,可是却少了份”自觉”;也有”自觉”的人,总想着能够解释世界(就像我),可无论怎样解释,也终究创造不出生产力;在这个世界上,你必须成为你希望看到改变。这句话说明了两点(瞧,我又在解释):其一,要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在我看来,言行不一才是大恶。有追求和信仰,可是又不从自己做起的人必将受到永恒的惩罚–也就是永远失落追求和信仰的惩罚;其二,必须。忠于信仰,从我做起,这需要的不仅仅是行动力。勇气、智慧、信念,这些都是必不可少。”必须”是个命令,可是怎样完成全靠你自己。

扯了这么多,最后贴篇《给我未来的孩子》( http://www.moon-soft.com/art/yqqq/wlhz.htm ),祝大家节日快乐!

何去何从,是去是从

看了《十二国记》,看了《活着》,知道了朋友父亲脑溢血昏迷不醒的消息,不尽的感伤。

以前一直觉得动画很幼稚,可是从宫崎峻的龙猫到大友克洋的回忆三部曲,到今敏的千年女优,再到小野不由美的十二国记;从纯真的梦幻再到现实的思索,从理性的审视再回到唯美的欣赏;不得不说,动画和动画,到底也是不一样的啊。。。

十二国记,我觉得很适合给小孩子启蒙。自怜的有害性,自主与自觉,正义标准的合法性,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差距,历史车轮下的个人价值等等问题,该片都有所涉及。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考做前戏,作者借助人物之口提出的疑问常令人感慨万分:

–>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伤和痛,那么因为这样引发自怜就是理所当然的么?是希望别人同情的多一些?还是利用它紧紧地关上心灵的那道大门?无论如何,自怜是一种消耗性的情感,不能带来(对于深陷其中的人来说)正面的积累,是有害的。

–> 是做人见人爱的乖宝宝,还是特立独行,褒贬不一的”坏孩子”?两者的区别可能是前者缺少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阳子做为动画里的人物,被赋予了特定的性格,放在了特定的故事背景之中。其实我倒觉得,所谓”自觉”(觉醒的觉),倒不一定是那么必要的东西。片中的智者远甫老人也感叹说,有时觉得自己传道授业甚至还没有一个农夫的生活有价值。厌倦了精神的纯静,大概都会渴望肉体的沉重吧。佛祖也说,转轮圣王和佛的功德是一样的,少的只是悟而已。可是这个悟一定是必需的么?

–> 十二国的世界里,有所谓的天道,有为众生所信仰的正义。然而现实世界却更为复杂,就好像芳国的王,内心洁净无暇的他,却使芳国成了人间的地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国家恐怖主义”。从追求绝对正义的哲人王,再到追求程序正义的现代民主社会,人们绞尽脑汁想出了这么一套办法。从追求善的上限到维持恶的下限,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呢?

中午看完十二国记,下午就听说了朋友的爸爸脑溢血昏迷,已经20多天了。想起了以前住在她家吃的饭,想起今年春节还去看望过一次。可是想来想去却不知道叔叔现在会是怎样的状况,想来想去却不知道那个欢声笑语的家里现在会是怎样的萧条和冷清。这样的时候,言语总是很单薄。

于是晚上回来昏昏沉沉什么也不想做,想都没想,就打开了那部很久都没有去看的《活着》。一个富家少爷,输光了家产,经历了内战,大跃进还有文革;女儿变成了聋哑,一次意外失去了儿子,最后又一次失去女儿。生活每一次欲据还羞一般露出温馨的外表,却又紧接着一次次扯去那层遮羞的面纱,显出冷峻而残酷的模样。

网上查了一下,余华说,”活着这个词表达的不是进攻,喊叫,而是忍受。人人就是为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何去何从? 是去是从。

飞鸟经过天空的痕迹——《流浪女》观感

-“现在可不是露营的天气。”

-“我从不选择天气。”

-“你选择了道路?”

-“是的。”

这就是流浪女Mona的生活,飘飘荡荡,无拘无束。导演瓦尔达女士在电影开场之前就对我们说,这可能是一部残酷的电影,因为在一开始我们就看不到希望。没错,她死了。无数人与她的生活擦肩而过,然而正是凭借他们支离破碎的叙说与记忆,我们才得见这只自由而孤单的飞鸟经过天空的痕迹。

她受过教育,可她拒绝一份安定的职业。擦车、牧羊、剪枝就足以提供她所需的香烟和面包;她孤身一人,可她拒绝温情。和戴铁链的男人睡在一起,他们睡着时可爱的样子让人不忍惊动。可即便这样,也不能阻止她的离去;她接受恩惠,可她拒绝感恩。卡车司机让她搭车,可她却抱怨没有收音机。大学老师送给她大包的食物,她毫不犹豫地收下却不说一声谢谢。

–这就是Mona,她总是拒绝,可她也总在选择。选择了绝对的背弃,选择了绝对的自由,选择了绝对的孤独,选择了绝对的危险,选择了绝对的死亡。

瓦尔达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欣赏这部电影我们不能加上任何的道德评判,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我们观看,我们欣赏,我们接受,如此而已。这个道理我又怎么会不明白呢?史铁生也说”欣赏这如歌如舞如罪如罚的生命之旅吧。由一个亘古之梦所引发的这一生命之旅,只是纷坛的过程,只是斑斓的形式。这足够了。”

可是,这真的足够了么??

对于作家和导演,的确足够了。意义在于表达,或者不妨说表达本身就是意义。Mona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道路,导演凭借思想和技术予以展示,这些不都是表达么??可是我们呢?电影散场,乘车回家,浑浑噩噩的一天。年龄在增长,智慧却没有进步,我真的很痛苦。

伟大的思想都是相通的

近日同时在读金刚经和维特根斯坦,读着读着,不免要感慨:伟大的智慧都是相通的啊!!

略举一例为证:

金刚经第二十一品提到”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因为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都是不可说不可说,正如南怀谨老师所说”说出来都非第一义,都是第二义。无上妙法本来不可说。”佛祖还在华严经和法华经中说”止。止。我法妙难思。”

而维特根斯坦在他的《逻辑哲学论》序言里是这么说的”这本书的全部意义可以概括如下:凡能够说的,都能够说清楚;凡不能谈论的,就应该保持沉默。”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只有总题一行字:”对于不能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后面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也曾说,语言的本质是一种抽象和还原,这在计算机术语中叫做”有损压缩”。因此,也许我说的话永远不是你理解的那个意思,我的思想也永远不是你以为的那样。也许这就是人类所谓永恒孤独感的来由吧。

所以我一直以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通往神性的道路。

胡笳十八拍

蔡女昔造胡笳声,
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
汉使断肠对归客。
深夜里,当一切都归于沉寂;
胡琴孤独的声音从四面八方把我包围,仿佛一下就置身于漠北的荒原。
疾风,劲草,还有裹着严严实实的人们。
乡愁,别恨,数十年间的逝水无痕。
慨、悲、叹!

今天的两部电影

十七岁的单车 Beijing Bicycle
什么样的信念和冲动,是他们不约而同地举起了砖头?

千年女优 Millenium Actress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与狼共舞

昨天程序有了个初始的版本,今天一晚起来就看了部《与狼共舞》,补偿自己下。:)

看到Kevin带领Sioux族人抵抗Pawnee人的时候很感伤啊。虽然电影表现的是印第安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不像白人那样贪婪和堕落。可是当Sioux有了枪之后……我觉得的他们对待Pawnee最后一个战士,和白人对待white socks没什么区别。

小时候看电影总是站在某一方的立场上,或是某一位人物。现在我才知道,不是英雄的人总是大多数。他的每一次成功逃脱付出的仍是某一个,或是许多小人物的生命,实实在在的生命的代价,无论是友是敌。

卢梭说巴黎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但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羞耻。高更追随了这种理念,他终生与大西地为伴,可是就在Tahiti,他看到的仍是生老病死的循环,尔虞我诈的斗争。

库布里克在他的2001太空漫游里暗示说,人类的进化不过是工具的先进化。从骨头到太空飞船,不过换了种形式罢了。

是这样么?

Taken说了什么?

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Taken,才发现它讲述的东西并非仅仅是我之前了解的那样。

Taken是斯皮尔博格(Steven Spielberg)拍的电视剧,讲述了三个家族三代人和外星人的故事。也许正是外星人这个远离现实生活的话题,才给了我们足够的高度,以审视生命,审视我们自身。

Why do people want so desperately not to be alone? Why is it more comforting to think you are being watched than to know that no one at all is watching? And why, really, does that make us any less alone? In the end, if there are others out there, then wouldn”t we be, all of us, still alone together?

I have this idea about why people do the terrible things they do. Same reason little kids push each other on the schoolyard. If you”re the one doing the pushing, then you”re not going to be the one who gets pushed. If you”re the monster, then nothing will be waiting in the shadows to jump out at you. It”s pretty simple, really. People do the terrible things they do because they”re sacred.

–孤独和恐惧,我们人生境遇

We”re all standing on the edge of a cliff, all the time, every day, a cliff we”re all going over. Our choice isn”t about that. Our choice is about whether we want to go kicking and screaming or whether we might want to open our eyes and our hearts to what happens once we start to fall.

–觉醒,伴随着心灵的坠落

When you”re little, you like to think you know everything, but the last thing you really want is to know too much. What you really want is for grownups to make the world a safe place where dreams can come true and promises are never broken. And when you”re little, it doesn”t seem like a lot to ask.

–我们长大了?我们成熟了?

Christmas is all about hope. Kids hope for new toys. You get older, and the toys get bigger, but the hope stays the same. Some people might hope for peace on Earth or maybe for a better tomorrow, whatever their idea of that might be, but most people still just want something bright and shiny and new.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People like to examine the things that frighten them, to look at them and give them names, so saints look for God, and scientists look for evidence. They”re both just trying to take away the mystery, to take away the fear.

–无力的反抗

People talk a lot as i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to always see things for what they really are. But everything we do, every plan we make is kind of a lie. We”re closing our eyes and pretending the day won”t ever come when we won”t need to make any more plans. Hope is the biggest lie there is, and it is the best. You have to keep going as if it all mattered, or else we wouldn”t keep going at all.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People believe what they want to believe. They find meaning where they can, and they cling to it. In the end, it really doesn”t matter what”s a trick and what”s true. What matters is that people believe.

–我们需要信仰吗?

I don”t know what will happen next. I don”t know what I”m going to be, what I”m going to learn, but what I do know is this-life, all life, is about asking questions, not about knowing answers. It is wanting to see what”s over the next hill that keeps us all going. We have to keep asking questions, wanting to understand. Even when we know we”ll never find the answers, we have to keep on asking the questions.

–也许,从来就没有,也不会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