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

对于我这样一个健忘的人来说,一点点看着记忆模糊、消退。。。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这情形就好象下雨天的都市夜晚,四下望去,玻璃窗上晶莹的水滴,覆了层油一样的地面……每一个角落都闪烁着梦幻的光芒。一开始,白日里的喧嚣还依稀可辨。这儿是回家的路,那儿是小饭馆的方向,而这一条又是通向我最爱的公园。。。可渐渐,渐渐地,理智开始松懈,走着走着,不知道走在哪里,更不关心走向何方。音乐渐渐响起,伴随着脚步和心跳的律动,然而这音乐却不响在耳边。这个时候,残存的理智悄悄提醒我,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定会长久地伴随着我,醒来或是睡去,直到化为我之成为我的一部分。当记忆慢慢变得模糊,印象才渐渐清晰起来。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它竟然格外地明亮起来,真实起来。明亮到日光之下的躯体不复存在,真实到让人迎着月光睁大眼睛默默流泪。。。

模糊印象里若干年前的那一个春天,白开水一样平淡的空气里,飘过你若有若无的一丝香味。。。

关于中国的三本书

近来陆陆续续读了梁簌溟的《中国文化要义》,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还有吴思的《血酬定律》。看了这些书,我才明白原来古代中国并不算是封建社会,才明白民主制度为什么不能直接照搬到中国等等等等。。。

不得不承认,这些问题暴露出自己在中国问题上的营养不良。就好比这样一个常见的情形:一个人在某座城市生活了多年之后,没有游览过当地名胜古迹。正因为距离近,反倒被忽视了。习以为常了,也就视若无睹了。在学校的历史课本里背过纪年,然而却体会不到由无数人生故事积淀下的岁月。看多了一成不变的宣传,反倒让人开始起疑,不断被重复的东西本身是否还有真正的生命力?在这些耳熟能详的文明成就、历史人物、重大事件背后,又隐藏着些怎样的历史真相?

只有深刻地理解了历史,才能在现实有所作为。然而历史的真正面貌,总是隐藏在那颗传说中的洋葱里。好在我们泱泱大国人才济济,无数的聪明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剥洋葱。作为一名读者,我感到。。。很幸福。。。

秦皇岛照片

个人比较喜欢第一张。那道曼妙的水线~洁白的浪花~梦一样的色彩~闪耀着光辉的羽毛~还有那笔直的小腿~~哦哦哦~

对了,谁能告诉我用NextGEN Gallery怎么把“[View with PicLens]” 这个链接去掉?

读《美的历程》有感

在人类枝繁叶茂的的知识之树上,美学无疑是不太起眼的分支。既比不像自然科学里的物理、化学、生物那样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像社会科学中的历史、经济、政治那样无所不在地造就了人类生活的风貌。美学长久以来给我的印象是抽象、艰涩的,一门纯粹为了理论而理论的学科。这或许是出自小时候家里的一本《西方美学史》留给我的全部印象。直到李泽厚的这本《美的历程》改变了一切。

什么是美?美就是让人身心愉悦的事物。——这是初中美术老师在第一堂课上给我们的答案。可我总觉得这个答案不够明白。美是无所不在的。自然界的山川河流、天空海洋,人的相貌穿着、谈吐举止,诗歌,小说,散文,电影,雕塑,建筑,工艺品,数学公理,汉字。。。都各有各不同的美。有些人心中的美,在另一些看来不一定是美,甚至是丑的。有一些当时看来是美的事物,时过境迁,也不过尔尔。还有一些貌似不过尔尔的食物,却又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被认为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精神而具备了深刻的美感。那么美究竟是依附于“让人身心愉悦的事物”呢?还是独立存在?所有美的事物的根本共同点到底是什么?美究竟是不是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呢?

李泽厚的这本《美的历程》对我来说之所以格外珍贵,就在于它不仅高度概括地展示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艺术文学之美,而且用优美的语言、思辨的高度把什么是美,为什么美,美在哪里,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青铜艺术狞厉的美,先秦艺术的理性精神,楚汉的浪漫主义,魏晋时期人的主题和觉醒如何形成了各自鲜明的时代美感;魏、唐前期、后期、五代及宋佛像的题材、面貌、风度是怎么变迁的,又是如何与当时的现实生活、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相联系的;诗歌、书法,如何由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时代心理决定了其艺术风格和韵味;宋元山水画又如何一变再变,从“无我之境”走入“有我之境”;。。。。。。

一口气列举这么多绝不是想说明这本书可以回答这些问题,而只是想说明阅读这本书带给我的发现的喜悦。因为这不是一本知识手册,而是一本谈论美的书籍。而在阅读这一本书籍时的体验是如此美妙,我简直要赞叹这本书本身实在是太美了!这个美不仅来自于讨论的对象本身——上下五千年的艺术脉络,也来自于作者精彩的思辨、优美的语言,更来自于艺术和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思潮等各领域知识全方位的融汇贯通。这个时候我不禁暗自起疑,美学真的是知识之树的旁枝末节么??

摘几段美文分享一下 :

  • 讲青铜器纹饰的

它们之所以美,不在于这些形象如何具有装饰风味等等,而在于以这些怪异形象的雄健线条、深沉凸出的铸造刻饰,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一种无限的、原始的、还不能用概念语言来表达的原始宗教的情感、观念和理想,配上了沉着、坚实、稳定的器物造型,极为成功地反映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诗·商颂》)那进入文明时代所必须的血与火的野蛮年代。

……远不是任何狰狞神秘都能成为美。恰好相反,后世那些张牙舞爪的各类人、神造型或动物形象,尽管如何夸耀威吓恐惧,却依然只显其空虚可笑而已。它们没有青铜艺术这种历史必然的命运力量和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

  • 讲北魏雕塑的

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像、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高峰。人们把希望、美好、理想都集中地寄托在它身上。它是包含各种潜在的精神可能性的神,内容宽泛而不固定。它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等神情,它所表现的恰好是对世间一切的完全超脱。尽管身体前倾,目光下视,但对人间似乎并不关怀或动心。相反,它以对人世现实的轻视和淡漠,以洞察一切的睿智的微笑为特征,并且就在那惊恐、阴冷、血肉淋漓的四周壁画的悲惨世界中,显示出他的宁静、高超和飘逸。似乎肉体愈摧残,心灵愈丰满;身体愈瘦削,精神愈美妙;现实愈悲惨,神像愈美丽;人世愈愚蠢、低劣,神的微笑便愈睿智、高超……在巨大的、智慧的、超然的神像面前匍匐着蝼蚁般的生命,而蝼蚁们的渺小生命居然建立起如此巨大而不朽的“公平”主宰,也正好折射着对深重现实苦难的无可奈何的强烈情绪。

  • 说盛唐诗的

如果说,西汉是宫廷皇室的艺术,以铺张陈述人的外在活动和对环境的征服为特征,魏晋六朝是门阀贵族的艺术,以转向人的内心、性格和思辨为特征,那么唐代也许恰似这两者统一的向上一环:既不纯是外在事物、人物活动的夸张描绘,也不只是内在心灵、思辨、哲理的追求,而是对有血有肉的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著。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在盛唐文艺之中。即使是享乐、颓废、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烁着青春、自由和欢乐。这就是盛唐艺术,它的典型代表,就是唐诗。

从unibeing.net到unicell.info(二)

对blog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什么是blog?为什么要写blog?我想每一个人,尤其是自己写博客的人会有各不相同的答案。比如和好友分享心情、吃喝玩乐的信息,这是作为日记本的blog;比如分析时事热点,发表个人观点,这是作为草根媒体的blog;比如社区或官方网站的blog,作为正式站点的一种延伸;比如团队写作的主题blog,作为一种团队创作的平台。。。博客——这个简单名词所涵盖的形式和内容是多姿多彩的,因此每一位博主的写作动机自然也就千差万别了。

对于我来说,什么是blog以及为什么要写blog,是有着明确的答案的。只不过这个答案在写博的这几年里不断地有所变化。最初,写blog主要为了实践自己的“感受与表达”理论。正如我在“自言自语网”的开站词里所写的:blog是出于表达的需要。

朋友问了我一个看起来有些大而无当的问题:人生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是追求,是享受?是磨难,是升华?我也就大而无当地答到:人生,在我看来,可以归纳为两条,感受和表达。感受就是作为匆匆过客的我们所能做的。世界是如此美好,也许我们只有用全部的身心才能在寻到绚烂的画面时,也觅到属于自己的深沉的韵律;世界又是如此的丑陋,也许我们也只能用全部的身心才能从中看见大欢喜和大悲伤,才能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而全部的身心也正是感受的凭借与实质。至于表达,就是作为世界一部分的我们所能做的。我们要说,要唱,要写,要行动,要参与。感受使我们成了客体,然而这是必需的,否则我们就不知道何以要成主体,何以要表达。

表达两个字就足以概括自言自语网全部的初衷。它不一定是美的,也不一定是聪明的,但一定是诚实的。

这个时期的blog是纯粹以“表达”作为出发点的,是不考虑表达效果的,是不考虑受众的。我更关心的是能否通过blog,把自己一些真实的想法、心情还有思考,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这一点从前后网站的名字就可以看得出来:“自言自语网”,unibeing.net。自言自语,是没有听众的;而unicell+being,也就是我的存在。存在本身即是目的,即是意义,它是自成体系的。

这样坚持了有一年,我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那就是我极为厌恶看到自己之前所写的东西。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一是情感过于泛滥。其结果往往就导致帖子没有让人(我)再读一遍的价值。尽管表达本身就是意义,但是我更希望把写blog能够作为一种建设性的力量,支持自己进一步深入、细化地思考和表达。另一个原因是写作的方式,由于只关注表达,不关注表达效果,blog总是写的含混不清,言简而意不赅。

因此,在把站点从blogcn迁往blogger,并启用新域名unibeing.net之后。我试图让blog的重心从内心世界转向外部世界。一方面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前面提到的问题。因为外部世界是相对容易书写的,也是更少掺杂个人情感色彩的。这样的帖子是相对更有建设性的,更加易读,可以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考和表达。另一方面,那个时候我也渐渐意识到仅局限在内心世界是有些狭隘了,是和心灵的解放之路背道而驰了。这基本就是在unibeing.net写博时的想法。

这次把站点从unibeing.net迁到unicell.info,又有了几个新的想法。首先,从unibeing.net到unicell.info,就像域名所体现的那样,希望取材可以更加广泛。曾经不屑于仅仅包含信息没有自己想法的帖子,因为互联网上最不缺的就是信息,甚至多的泛滥。写这样的帖子没有什么意义,或者说意义太过短暂。这种想法的副作用就是博客更新的太慢,有写博冲动的时候没想好,想好的时候又没冲动写了。其实换到新的WordPress平台,通过tag,链接,站内搜索,多次编辑等方式,完全可以在及时记录想法的同时兼顾帖子的质量和后续维护(WordPress相对于blogger平台的好处后续还会有帖子单独说)。手段的进步也方便了内容的丰富,用unicell.info的域名原因就在这里。希望可以用同一个域名整合个人视角下的各种信息。unibeing.net时代为不同的主题设立了单独的二级域名,如forex.unibeing.net转载一些外汇类文章,pro.unibeing.net记录些计算机笔记。现在这两个域名的内容都归到unicell.info的两个分类里。从此告别了人格分裂。。。另外,在迁移过程中,把之前的帖子翻看了一遍。其中大部分还是最早从blogcn上搬过来的内容。然而正是这些自己曾经厌恶再读的帖子,让我又重回了那个幼稚、丰富而又真实的蛮荒年代。“表达”的目的之一似乎达到了,一篇篇帖子唤回了一个个鲜活的记忆。时间的密码悄然开启,恍惚间人就回到了过去。

如此说来,偶对于blog的认识似乎来了场否定之否定。外部的世界的理性描述更有意义呢?还是内心世界的丰富表达更有意义?显然,他们的意义是不能互相替代的。unicell.info这个相对价值中立的域名显然更符合俺目前对于blog的认识。。。

唐代政府组织

根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整理的唐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架构图,三省六部一台及其职能。

汉代政府组织

根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整理的汉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架构图,三公九卿及其职能。

从unibeing.net到unicell.info(一)

Blog历程回顾

从开始写Blog到现在,也有好几个年头了。最开始是在虎翼网托管的二级域名,取了个傻乎乎的名字叫“自言自语网”。


那时候,学着用Dreamweaver做了几个简单的网页。来来回回把配色改来改去,裁剪了一副名画作为banner image,最后通过ftp上传了几篇日记一样的文章。这就是俺最早的个人网站:前博客时代。


04年是博客年,只记得方兴东大谈特谈各式概念,还把博客作为自己博士论文的题目。于是乎趁着热潮,在blogcn安了家。从静态网站到blog这样的内容管理系统,好处自然多多。比如评论的管理,比如模板的更换,文章分类、存档、编辑修改等等等等。。。04年,俺进入了博客时代。。。下面是当时专门为blog画的一个新banner。


05年底,终于忍受不了blogcn蜗牛般的速度,搬家到了blogger。选择blogger主要是因为信赖Google,更何况blogger在被Google收购之前,本身就是相当老牌的Blog服务提供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那段时间blogspot.com反复被盾,迫不得已租用了虚拟主机,申请了独立域名unibeing.net,并通过blogger的Ftp发布的方式继续更新。


08年底,俺又再一次从unibeing.net搬到了unicell.info。不仅换了新域名,后台系统也从blogger换成了最最最流行的WordPress。更换的起因纯粹是技术性的:ftp发布实在太不安全,用户名密码是通过明文传输的,很容易被攻击。俺吃了一次亏,痛定思痛,终于决定改换门庭,并趁此机会解决以往的诸多问题。

从第三方的blog服务到独立blog,从unibeing.net到现在的unicell.info,来来回回折腾不少。这次整理blog,让俺有了一个回顾和反思的机会。于是乎特开此帖,谈谈对于blog的一些零碎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