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不容易

冰冷的日子最容易温暖
一杯热茶就可以

炎热的天气最容易清凉
一片翠绿的树荫就可以

独处的时候不容易寂寞
一本喜爱的图书就可以

人群之中却最孤独
因为,哪里都找不见你

邂逅

每一次邂逅都那么突然
每一次面对都让人心尖发烫

你用你优雅的身姿
闪现在我眼前
我,只能试着说服自己
这,并不是重复的巧合

伸出颤抖的手
你却也不肯片刻停留
分别,分别
蓝屏……
下一次见到你又会在何时

从10亿光年到0.1费米,一些关于Google的用户体验,一点有关中英文信息的感慨

GF转给我一篇从10亿光年到0.1飞米,看完之后很是震撼。一直以来总认为,”高度”能使人悲悯,却没想到”距离”除了能使人陌生,也同样能使人产生这样的感情。

悲悯之余,就有点好奇,想知道这样的好帖究竟出自哪里? 转贴没有标明出处的,只好Google。震撼、经典、推荐–这样的字眼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可就是找不到文章的原作者以及出处。最后在一篇Blog中见到了英文标题From 1 billion light-years to 0.1 fermi,才算找到了开启Google大门的钥匙。

在Google中搜从10亿光年到0.1飞米,共有4560条记录;纠正错别字后再搜从10亿光年到0.1费米,仅有区区49条记录(这其中真正和这篇文章相关的只有不到5条);再搜From 1 billion light-years to 0.1 fermi,发现只有362条记录,而且基本都是不相关的内容,这才意识到,那篇Blog是在转载时根据汉语翻译过来的,它发布于05年11月9日,也晚于我见到的10月份的这一篇。重新使用light-years fermi做关键词,找到了原文章的关键词powers of 10

以上就是通过Google查找原作者的全部过程,然而故事却并未就此结束。

查看powers of 10的搜索记录,我很惊讶的发现,这里面不仅有、有网页、有wiki条目、有Java做的交互式教程,甚至还有电影展览。唔。。。还有官方网站

原来Powers of Ten是1978年由Charles和Ray Eames拍摄的一部十分钟的短片,向我们展示了宇宙在不同尺度上迥异的面貌。该片在1998年入选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的名单(National Film Registry,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每年评选25部上映满10年,美国出品,且在文化、历史、艺术等方面有重大影响的影片)。这部影片的科学顾问是Philip Morrison和Phylis Morrison夫妇。Philip Morrison是MIT的物理教授,原子弹的发明者之一,他早年的一篇论文指出了用微波进行空间通讯的可能性,从而导致SETI计划的实施(Philip Morrison教授的My 40 Years of SETI)。Powers of Ten这本书就是根据电影改编的,书中记录了42张大小相差10倍的图片,也就是一开始那篇帖子的由来。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样一本优秀的科普书籍在中文世界和英文世界有着两样的境遇。一、由物理大师所写的名著,同名电影入选了电影保护局的名单,影响了诸多读者,在国内bbs转贴时却根本见不到作者和出处;二、在各大站点转载时内容完全雷同,甚至连错别字都没有纠正,而在英文的搜索结果中,却很少见到相同的内容。不仅如此,还有很多衍生的内容,比如其他版本的powers of ten,还有Quarks to Quasars

谁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其余链接:
POWERS OF TEN BIBLIOGRAPHY
COSMIC VIEW: The Universe in 40 Jumps

Technorati : , ,

2005-11-28

冬天的早晨

我用
梦的甜美来迎接你
冬天的早晨

寒风的味道让人振奋
于是甜美,悄悄淡去

又是一个冬天的早晨……
梦中,我是赤裸的孩子
醒来,我穿上了
温暖的冬衣

超女夜未眠

夜深了,安静了,灯光悉数灭去,人群渐渐散场。

然而超女的夜晚是不眠的夜晚;那种振臂高呼,失声尖叫的疯狂只有fans才能真正地体会。高潮退去,余韵尚存,酒饮微醺,不眠也难眠。

看了太多的报道,看了太多的评论,看了太多的回帖;临到自己执笔,真的不知道能写点什么,该写些什么。

国外媒体说中国人用选举般的热情投入到超级女声,一点也不假。选举是场社会活动,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有黑幕的爆料,有媒体的炒作,更多的却是网友间的攻讦。比起所谓”民选”的启蒙,我更愿意把超女看作是国民性的试金石。当宽容和理性的声音越来越少,评头论足的声音越来越大,我想一定有不少人忘了去听歌,忘了去感动,忘了超女们唱的那句”把手敞开,需要爱的都进来”。

5进3和最后的总决赛,我每次都为宇春投满15票。喜欢一个人,欣赏她,支持她,这一点也不疯狂。正相反,我觉得这是最温和的一种方式了。喜欢宇春的率真,喜欢她笑起来时候嘴角的温柔,喜欢她的声音,喜欢她的简单和纯粹……这个夏天,有大片茂盛的玉米地;这个夏天有尽情的欢笑和泪水;这个夏天,有你–宇春–永远美丽的熏衣草女孩!

何去何从,是去是从

看了《十二国记》,看了《活着》,知道了朋友父亲脑溢血昏迷不醒的消息,不尽的感伤。

以前一直觉得动画很幼稚,可是从宫崎峻的龙猫到大友克洋的回忆三部曲,到今敏的千年女优,再到小野不由美的十二国记;从纯真的梦幻再到现实的思索,从理性的审视再回到唯美的欣赏;不得不说,动画和动画,到底也是不一样的啊。。。

十二国记,我觉得很适合给小孩子启蒙。自怜的有害性,自主与自觉,正义标准的合法性,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差距,历史车轮下的个人价值等等问题,该片都有所涉及。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考做前戏,作者借助人物之口提出的疑问常令人感慨万分:

–> 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伤和痛,那么因为这样引发自怜就是理所当然的么?是希望别人同情的多一些?还是利用它紧紧地关上心灵的那道大门?无论如何,自怜是一种消耗性的情感,不能带来(对于深陷其中的人来说)正面的积累,是有害的。

–> 是做人见人爱的乖宝宝,还是特立独行,褒贬不一的”坏孩子”?两者的区别可能是前者缺少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阳子做为动画里的人物,被赋予了特定的性格,放在了特定的故事背景之中。其实我倒觉得,所谓”自觉”(觉醒的觉),倒不一定是那么必要的东西。片中的智者远甫老人也感叹说,有时觉得自己传道授业甚至还没有一个农夫的生活有价值。厌倦了精神的纯静,大概都会渴望肉体的沉重吧。佛祖也说,转轮圣王和佛的功德是一样的,少的只是悟而已。可是这个悟一定是必需的么?

–> 十二国的世界里,有所谓的天道,有为众生所信仰的正义。然而现实世界却更为复杂,就好像芳国的王,内心洁净无暇的他,却使芳国成了人间的地狱。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国家恐怖主义”。从追求绝对正义的哲人王,再到追求程序正义的现代民主社会,人们绞尽脑汁想出了这么一套办法。从追求善的上限到维持恶的下限,这是进步还是退步呢?

中午看完十二国记,下午就听说了朋友的爸爸脑溢血昏迷,已经20多天了。想起了以前住在她家吃的饭,想起今年春节还去看望过一次。可是想来想去却不知道叔叔现在会是怎样的状况,想来想去却不知道那个欢声笑语的家里现在会是怎样的萧条和冷清。这样的时候,言语总是很单薄。

于是晚上回来昏昏沉沉什么也不想做,想都没想,就打开了那部很久都没有去看的《活着》。一个富家少爷,输光了家产,经历了内战,大跃进还有文革;女儿变成了聋哑,一次意外失去了儿子,最后又一次失去女儿。生活每一次欲据还羞一般露出温馨的外表,却又紧接着一次次扯去那层遮羞的面纱,显出冷峻而残酷的模样。

网上查了一下,余华说,”活着这个词表达的不是进攻,喊叫,而是忍受。人人就是为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何去何从? 是去是从。

又见大海——青岛游记

* 海浪的声音,是永恒的召唤
==========================

上一次见到大海,还是上小学的时候。这么多年来,对大海的思念有如一颗寂寞的种子,在我心中悄悄发芽,兀自成长。永不停息的波涛,咸咸的海风,还有一阵风过,便从指缝中如水一般流淌、飘落的细细的沙。

那海浪的声音,是永恒的召唤,驯服着,我可怜的心。

除了出行,我真的别无选择。于是,在上个周末,早早地买了张票,带上我的自行车,踏上旅途。面对朋友惊讶的询问,我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同样一句话”想大海想疯了”。

* 行者无疆
==========

新买的这辆车是可以折叠的,从城铁、地铁再到火车,它为我引来了好奇的询问,还有太多的目光。当然,它和我也给了别人不少新鲜的话题。其实–车很普通,我也很普通,只是–人们无聊的时光会多一些的缘故吧。

当我汗流浃背地把车举过头顶,穿过拥挤不堪的人群,终于找到自己位子坐下的时候,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快乐。因为–此时此刻–我好像已经在青岛了。 :)

* 我回来了
==========

踏出车站的那一刻,我并没嗅到大海–那曾是我对大海,最初的印象。而青岛的车站和其他的中小城市一样,没有很大的广场,没有拥挤和混乱的人群,有的只是普通的街道,还有偶尔驶过的车辆,一种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阳光很好,心情也很好!

火车站出来没多远就是海边,路边有不少贩卖贝壳的摊铺,海风吹过,贝壳风铃发出了美妙的声音~海边有不少招揽乘船旅游的,不过我却不大感冒。被别人莫名其妙地拉上转了一圈,还要付钱,是多么奇怪的一件事……

见到大海的第一眼,并没有太多的激动。就好像离乡背井多年的游子回乡,见到熟悉的点点滴滴,恐怕,更多的是一种安宁吧。

我的兴致依然不错,买了张地图,骑上小车,打算就这样一路沿着海边,随便走走,随便看看。

从车站到海边,离栈桥已经不远。远远看见栈桥上密密麻麻的人群,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是莫名地开心!于是拿出相机咔咔咔。。。在栈桥就能看见青岛那座著名的天主教堂,于是暂时调转车头奔赴教堂。青岛的路多是上坡下坡,精疲力尽的时候终于开始理解为什么青岛的同学不会骑自行车。从教堂出来,便骑车在街上乱转,看见不少卖海货的店铺,不过都在小路上,没有多少人。继续转悠,经过一处高高的石阶路,向上竟看不见通向什么地方。一时间好奇心大起,锁了车,跑上去看个究竟。路的尽头是个无名的公园,后来在地图上看才知道是观象山。公园里樱花盛开,有遛鸟的,打拳的,不过也没什么人。小山顶上有好些女孩儿边写生边聊天,我爬到亭子顶上,看见乱七八糟的楼顶,于是也胡乱拍了些照片。唉,青岛真是个好地方,要是住在青岛,我想我在这亭子顶上也可以呆上一个下午。。。

* 站立在大海的边缘,凝望着那未知的神秘
======================================

从观象山下来,又重新回到海边,继续向前。路上经过一家不起眼的店铺,边啃玉米边看贝壳,最后花35买了一只鹦鹉螺壳。一时间顿感珍惜,于是把相机挂在脖子上,螺壳请进相机的包里。小青岛公园是个不错的地方,拐了个弯,就全然没了栈桥般的喧嚣,有的,只是 — 一个人的大海。

从小青岛出来,一路上经过鲁迅公园,水族馆,还有海底世界。对海底世界什么的向来提不起兴趣,于是又向前,到了第一海水浴场。海水虽然还冷,不过依旧有人游泳,还有不少人在沙滩上休息,玩耍。小孩子互相追逐着,光着脚丫在沙滩上留下一个个圆润的脚印。海浪打过,就看见脚印好像冰淇淋一样渐渐化开,心里也有了甜甜的味道。看不够,还想再看,于是把背包放下,坐在沙滩上海浪刚刚能到脚的位置;坐不够,于是又躺下,晒晒太阳。一不留神,竟然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只感觉到有人摇了摇我”小伙子,醒醒,要涨潮了” :p

重新推上车,过了汇泉角。就到了八大关,第二海水浴场。一到这儿,立马就后悔刚刚在那儿睡的一觉了。因为这儿的沙更细,景色也更加漂亮。花石楼前有一条狭长的石堤伸向海的中央。说是中央,其实又能走多远呢?我也只能站在大海的边缘,凝望着那未知的神秘。朴素的宗教情感油然而生。站在石堤的尽头,看着海浪一次又一次冲上石堤,卷起一个又一个漩涡,然后再碎成一片片洁白的水花。天色有些晚了,这里的风很大,让人不禁打起哆嗦。可我却恋恋不舍,站了很久。有个女孩和我并肩站着,许久,她似乎犹豫了一下,和我聊了几句。知道也是北京来的,过个周末就要回去。她似乎很有兴趣聊下去,而我只是冷冷地应了几句。又站了许久,她说冷的有些受不了了,于是互相道了别。等我把相片拍完,反省了一下,很是为刚刚的冷淡自责。在花石楼下买了个烤红薯,作为对刚才冷淡的补偿,我和一个算命的聊了很久……

第二海水浴场再向前是太平角,这时候,月亮已经升起,更是衬出海浪温柔的声音。在海边,录了一段声音,将来聊解相思之苦吧……

过了太平角就是第三海水浴场。映射在水面的月光朦胧而隐晦,明天只怕会是大风的天气。顺着海水浴场向另一头望去,只见一片灯火辉煌,好似另一座新的城市。望着远处的灯火,一时间又累又饿又冷,于是顺着繁华的香港路,觅食,栖息。

* 同是天涯沦落人
================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窗外阳光灿烂,躺在床上,发现有时看看无聊的电视节目原来也是一种享受。 :p

中午出门的时候天空乌云密布,好像就要下雨。风力之强劲,好像回到了北京。继续顺着海边向前骑,越来越荒,越来越凉。最后到了一处海边,前面的路已经不通。远离了城市,水面也变得空空荡荡,远处凸起的一小块礁石在阵阵海浪中激起雪白的浪花。

回去的路上遇见一个沿着海边乞讨的人。第一次我没给,骑着车超过去很远。因为总是停下来拍照,所以有渐渐被他赶上。这次他刚一开口,还是上次那句”祝您青春幸福”,我就给了他1块。心想,我们好歹都是流浪的人啊。谁知他说了一句”你的好心感动天和地啊” -_-b

在火车站的历险终于为这次旅行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去吃东西的时候,把车锁在外面。出来的时候刚好发现有个人骑着我的车要走。本能地喊了句”我的车!”,狂追不已。小车倒也骑不快,偷儿眼看就要被追上了,跳车就跑,把刚刚撬开的锁扔在地上。车追回来了,脚下一松懈,竟然没有再追,居然也忘了喊抓小偷。那偷儿跑的慌张,在马路中间摔了个仰面八叉,差点被车撞到。可他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爬起来跑了,消失在街角。来的突然,去的迅猛,简直就是魔幻现实主义啊~~~

妈妈的期盼

今天听见一个妈妈对孩子的期望:

行正道;
会礼让;
知感恩;

听起来真不错! :)

BBS啊BBS

糊涂关了,水木封了,小百合也整顿了。

一时间有着莫名的失落。我问同学说Career版关了怎么办?他说可以去就业指导中心的网站。”可是各种各样的兼职机会呢?汇报offer的消息呢?找不到工作的抱怨呢?””没了,都没了……”简简单单的回答,可是我总觉得其中有着凄凉的味道。

真的好像是乱世,blog的帖子每每都是询问打包下载的,留下新联系方式的;”死了”成为msn好友的高频用词;论××的倒掉又开始现身江湖;水木和百合还都在校园发起了纪念活动……

可是……

可是为什么呢?我又开始不可救药的怀疑了。生活(重要)的一部分,遭遇外力的干涉,这种感觉我们或多或少都曾经历过。那么由己及人,想想那些矿井工人、下岗工人、失学儿童、欠薪民工、拆迁住户吧。遭遇的痛苦和无奈又岂是我们通过报纸能够了解的呢?

BBS关了,我们失落了,会不会仅仅是因为这和我们关系密切一些的缘故?

两岸三地 ——寒假记行

广州
====
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
满眼的绿色
激起那个夏天无数狂野的幻想
我是一匹狼
来自北方

05/01/25
南京
====
归来,就好像从未离开
离开,就好像不曾到来

05/02/11
北京
====
短短几天,我来往于大江南北
这瞬间的时空变换令我有些无所适从
然而这瞬间的不适又被旅行的快感冲刷着
其实,我更愿意称之为”行走”,倘若不是旅行?
站在车窗的一侧,看见田野、街道、车辆,还有散落其间的人们
他们中有多少人安居在这城市或是乡村呢?
他们中有多少人我有缘一见又将匆匆告别呢?
我是一个寂寞的行者,倘若并不孤独
我扯一扯风衣,瞬间就在人海中隐匿
我是一个永恒的行者
我抬起头来,正视那被放逐的命运
我扯一扯风衣,护住我永远不变的心灵与热情

0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