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ken说了什么?

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Taken,才发现它讲述的东西并非仅仅是我之前了解的那样。

Taken是斯皮尔博格(Steven Spielberg)拍的电视剧,讲述了三个家族三代人和外星人的故事。也许正是外星人这个远离现实生活的话题,才给了我们足够的高度,以审视生命,审视我们自身。

Why do people want so desperately not to be alone? Why is it more comforting to think you are being watched than to know that no one at all is watching? And why, really, does that make us any less alone? In the end, if there are others out there, then wouldn”t we be, all of us, still alone together?

I have this idea about why people do the terrible things they do. Same reason little kids push each other on the schoolyard. If you”re the one doing the pushing, then you”re not going to be the one who gets pushed. If you”re the monster, then nothing will be waiting in the shadows to jump out at you. It”s pretty simple, really. People do the terrible things they do because they”re sacred.

–孤独和恐惧,我们人生境遇

We”re all standing on the edge of a cliff, all the time, every day, a cliff we”re all going over. Our choice isn”t about that. Our choice is about whether we want to go kicking and screaming or whether we might want to open our eyes and our hearts to what happens once we start to fall.

–觉醒,伴随着心灵的坠落

When you”re little, you like to think you know everything, but the last thing you really want is to know too much. What you really want is for grownups to make the world a safe place where dreams can come true and promises are never broken. And when you”re little, it doesn”t seem like a lot to ask.

–我们长大了?我们成熟了?

Christmas is all about hope. Kids hope for new toys. You get older, and the toys get bigger, but the hope stays the same. Some people might hope for peace on Earth or maybe for a better tomorrow, whatever their idea of that might be, but most people still just want something bright and shiny and new.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People like to examine the things that frighten them, to look at them and give them names, so saints look for God, and scientists look for evidence. They”re both just trying to take away the mystery, to take away the fear.

–无力的反抗

People talk a lot as i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to always see things for what they really are. But everything we do, every plan we make is kind of a lie. We”re closing our eyes and pretending the day won”t ever come when we won”t need to make any more plans. Hope is the biggest lie there is, and it is the best. You have to keep going as if it all mattered, or else we wouldn”t keep going at all.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People believe what they want to believe. They find meaning where they can, and they cling to it. In the end, it really doesn”t matter what”s a trick and what”s true. What matters is that people believe.

–我们需要信仰吗?

I don”t know what will happen next. I don”t know what I”m going to be, what I”m going to learn, but what I do know is this-life, all life, is about asking questions, not about knowing answers. It is wanting to see what”s over the next hill that keeps us all going. We have to keep asking questions, wanting to understand. Even when we know we”ll never find the answers, we have to keep on asking the questions.

–也许,从来就没有,也不会有答案

由核心业务想到的

在Bain的主页上看到SGC(Sustainable Growth Companies)这个词,中文译作”持续增长公司”。文章指出四个基本要素和持续增长密切相关,并给出了业界一些具体的例子。
1. 专注于界定明确的核心业务;
2. 充分发掘核心业务的潜力;
3. 从强壮的核心业务扩展到相关的领域中;
4. 随着市场的风云变幻重新定义核心业务。
看完以后,我突然想到,个人的职业发展似乎也可以用这个”核心业务”模型来加以解释。

在就业市场上,核心业务可以理解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1. 专注于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多数 SGC 只专注于有限的几项核心业务。人也是一样,做好一件事需要持之以恒的投入。寻找使自己与他人有所区别的地方往往是职业发展的关键;

2. 充分挖掘核心竞争力的潜能。

如果想在职业生涯中获得较高的回报,充分发挥潜在的核心竞争力,一共有三个重要方面
a. 建立市场领导地位。换言之,就是要做行业里的top one
b. 增加可投资资金,建立竞争优势。也就是在自己的强项中加大投入,从而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
c. 拓展更大的利润源。即建立并提升新的竞争力,放弃或者削弱原有的领域往往是存在风险的,因此,核心竞争力的拓展往往是在相关领域内进行的

3. 将核心竞争力拓展到相关领域。

经验和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与核心业务相邻的高增长业务可归为如下5种类型
a. 利用现有的产品开发新的细分客户或利用现有的客户资料开发新的产品。以原有知识为背景,细分行业内的领域,选择进入
b. 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巩固核心业务,多方面满足其消费需求。在原有核心竞争力基础上,进行多样化发展
c. 利用公司的核心能力,发展相邻业务。这个比较容易理解
d. 拓展互补的网络或平台以扩大规模并提高使用率。优势互补?
e. 利用现有的核心概念、技术或资产在”白色空间”领域开创的业务。是不是像新东方有个从中文转去计算机的老师那样?核心概念就是语言中的共通逻辑??

4. 随着市场的风云变幻重新定义核心业务。

是不是考虑转行了?在适当的时候。

Heading for what

For a while, life went back to being life, and almost everyone forgot the things that that summer had brought with it from out of the sky.
— Ally
Beyond the Sky

连着几天在网上转悠,才发现就业长的和出国越来越像了。面经一张张地贴出来;总是伴随着各式各样的材料和缩写;大家总在焦急地询问着什么;在感慨牛人当道的同时不免总是郁闷和被打击;一不留神却发现连《求职胜经》这样的书也快要出版了。

当年,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红遍大江南北,而和它差不多同时的《我平庸我快乐》却几乎无人问津。前一本在印刷的50多次之后又出了续篇–《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而前一本在当当上的浏览次数至今没超过100。这就是我们的世界!人们爱看的是《细节决定成败》,爱看的是《你也能成功》。当我知道还有人把《沧浪之水》奉为正面教材的时候,我简直要无语了!!

曾经有人说,人生就好像一片茫茫黑夜,每个人都急匆匆地爬上小船,拼命向前划,可是却从不思考究竟应该划向哪里;出国和工作也是类似。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在出国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出国,对自己有什么样的规划,这就是一个趋于理性的过程,也就是太傻上为什么会登出《走出膜拜》这样文章的原因。那么工作呢?我们投出简历因为它是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抑或仅仅是因为我们看见别人也划向那里?

我们有所谓的目标,却少了持之以恒的信念;我们有了强、牛、顶、re、赞,却没有时间静静地思想;我们多了浮躁和焦虑,却少了安宁和快乐。难怪诗人都要感慨”我们最美的音乐,是最能倾诉哀思的曲调”!

今天,我撇开书本,丢掉作业,忘记烦人的工作;是的,我只要享受一下久违的蓝天和阳光。

电话停机了

家里的电话停机了,急促的嘟嘟声隔断了所有猜测和臆想。

总会在孤独的时候拨打这个号码,想象听筒的那一头,被铃声打破的沉寂。在衣橱和床之间,在书架与桌之间,回响。

没有听众,没有期待,没有援军。

可这确是,真真切切的联系–那儿与我。

电话停机了,梦想也停机了。

从经济学角度看待生活的“平庸”状态

“出国旅行的欲望,又蠢蠢欲动。我冷静的思考, 那不过是一只绑了线的小鸟。短暂高飞,弄乱了一切。兴奋过了头, 精疲力竭的回到老笼的荒唐过程。我自我安慰,望著遥远的天空,苦笑、叹息。”

–畿米
有多少人渴望长途旅行呢?有多少人期待一场奇遇呢?又多少人不得不这么”庸庸碌碌”地活着呢?其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东西总是别人的好”。那么换个角度想一想,我们的生活是否也是别人的梦呢?Brickman等教授在1978年进行了一次调查,他们随机选取了一些人调查他们的高兴程度,之后又调查了伊利诺伊州22位彩票大奖获得者的高兴程度,令人惊讶的是,两个人群的高兴程度几乎相同!其实,我们往往高估了外界事物,特别是物质性的东西,能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却又低估了自身的适应能力。我小的时候就想要是有一台游戏机,一盘三国志的游戏,此生足矣!可是后来有了电脑,有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可以玩的时候,发现也不过如此了。

这也许不应该归咎于本性中贪婪,经济学告诉我们,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也就是说随着消费品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从中得到的满足程度是递减的。生活中我们的工作、学习、周遭的人和事同样也是日复一日的消费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给我们的新鲜感越来越小,最后当然就厌倦了。

当然,这只是当局者迷,庸庸碌碌的生活在另一个角度看来仍是真实而美好的。对这一切视若无睹的我们,付出了时间,付出了金钱,付出了精力;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巨大的机会成本!那也就是本应该属于我们但是却没有得到的那些–被忽视了的生活乐趣。和经济生活不同,这里的机会成本几乎是无法从收益中得到弥补的。”年少的时候,我们总以为未来都很美好,以为铺满鲜花的大道就在我们的面前等待我们的到来。于是我们渴望自由,渴望早日脱离父母的束缚去自由飞翔。可是我们的哲学学得不够好,忽略了美好、自由的另一面是艰苦、独立、没有人可以依靠的真实。于是,我们将希望寄托在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爱人、我们的孩子身上,独独忘记了能承受这一切的实际上只有自己。”这是一位网友对生活的描述,而我的总结就是:幸福总在彼岸。也许并不是所有人最终都能明白,他们付出了什么。

“适应性偏见”使我们麻木和厌倦,使我们忘了自己付出了多么大的”机会成本”。另一方面,正常人通常都是损失规避的。安于现状正是这种损失规避心理的一种行为表现。一方面我们抱怨,另一方面在具体行动上却乏善可陈。如此这般循环,成了一个怪圈。哪天才是一个尽头呢?

什么?你说今天?

《雷雨》—— 理想主义者的悲歌

刚刚的课上老师放了话剧《雷雨》。看见熟悉的人物一个接一个登场,那尘封已久的记忆一下子又鲜活起来。

今天再看《雷雨》,才发现它完完全全是一曲理想主义者的悲歌!雷雨来临之前愤懑的情绪压抑着,蓄积着,折磨着几乎所有的人。社会的也好,家庭的也罢,在这里,我不想说他们的悲剧都有怎样的根源;单就他们每一个人来说,我看见的几乎都是悲剧–除了一个人以外。

周朴园:也许和侍萍相比,在物质上他并没有失去什么;也许他的所谓纪念,更多地只是为了弥补自己内心的不安;可是”一个人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是就会忘了么”?他有社会上的地位,有家长的尊严,可是他”不喜欢女人家”,再也没了爱情。亲情似乎也没有,连他的儿子也怕他。

鲁侍萍:三十多年的恨与悔,三十多年来一天天受的苦。生活对她来说就是那么现实与残酷。也许这些都还能忍能熬,可是女儿的不幸福呢?

繁漪:已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可是周萍偏偏把她救活了,再让她慢慢地渴死、枯死。

周萍:一段不堪回首的不伦之恋,沉重而无法摆脱的精神枷锁。周家的空气里都是罪恶,他又何尝不被煎熬?

周冲:”有一条轻得想海燕似的小帆船,在海风吹得紧,海上的空气闻得出有点腥,有点咸的时候,白色的帆张得满满地,像一只鹰的翅膀斜贴在海面上飞,飞,向着天边飞。那时天边上只淡淡地浮着两三片白云,我们坐在船头,望着前面,前面就是我们的世界”有梦的人我总是很难说清楚。也许他们总是需要足够坚强,才能忍受没有同道中人的寂寞,才能忍受幻灭那一刹那的重量。

四凤:你爱,却从不知晓爱的悲哀!当真相终于来临的时候……

鲁贵:有过爱的人,有着真性情的人,似乎都在痛苦着。理想和爱情都成了折磨人的东西,唯有鲁贵,一如既往地,没心没肝地,快活地过着日子。有吃有穿,赌两个小钱,喝两口小酒。对老爷和少爷靠的是嘴皮,在家里摆的是架子,活脱脱一副小人嘴脸。只可惜我从他的小曲里听出了知足且”幸福”的人生–“花开花谢年年有,人过了个青春不再来”。

SAVE

时至深夜,辗转不能寐,披衣起而记之

SAVE my life!
——————————————————–
Smile + Action + Vision + Evolving

广告

GAME的世界,情绪就像是在不断的轮回。
开心的时候,好像到了圣唐时代;
痛苦,则好像还在打二战,
总是一个人不停的寻找失落的文明;
从玛雅到古埃及,
从恒和边到长江流域,
一幕幕快乐和不快乐的都在这些历史中回放,
哎,我又在寻找刺激
不同的刺激
— 摘自 内裤包装盒

是什么使我改变?

大概是换了新的环境,近来总是感到上下左右地不舒服。厚厚的书本,还有书本上密密麻麻的英文,实在令我沮丧到了极点。每当我想到将来工作也就是这样对着文档,对着屏幕,简直就要发疯。说实在的,人生究竟有什么乐趣和意义?

就在我徘徊在人生虚无的边缘之际,我突然想起来小时候自己说过的话。那个时候总觉得学校生活太过无聊,以至于每天晚上我都会做飞翔的梦(后来听别人说,梦到飞翔意味着现实生活的压抑)。看见父母每晚可以自在地看看电视,心中无限向往。(那个时候我只能通过镜子的反光偷偷瞥上两眼)我说,要是我哪一天也工作了该多好,总觉得那就是一种自由的生活。”自由是什么呢?”妈妈问我。”自由就是跑来跑去的”我深思熟虑后作答。

可是今天,我又为什么畏惧企盼已久的明天呢?只是因为它并非如我想象的那般美好么?我厌倦了这门职业,是因为我觉得报酬不抵付出?甚至在开始之前?勤奋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在今天还存在么?加缪告诉我们”人拒绝现实世界,但又不愿意脱离它,事实上,人们依恋着这个世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他们远非要忘记这个世界,相反,他们为不能足够地拥有这个世界而痛苦”。

是我的心太大了么?是我想要得到的太多,以至于总是空空如也么?是因为我总是攀比,以至于失落了自身么?是我总期待画面中的明日,却对不断逝去的今天视若无睹么?

“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航行;但是我又怎么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到嘴唇,甚至还会涨得更高呢?但我将奋斗,我将活得有价值,我将努力战胜,并赢得生活。”凡·高如是说。

摄影:虚幻抑或真实?(一)

摄影是什么?在旅游景点看见快速拍照的服务,总觉得摄影是一门”技”术;而在画册上看见美轮美奂的图片,我又不得不赞叹这是一门真正的”艺”术。摄影究竟是技还是艺呢,也许我们只能说,这是一门贴近生活的艺术。至于是”技”更多还是”艺”更多,恐怕得取决于摄影者的拍摄目的、拍摄技巧以及他对于摄影的理解。

作为一门技术,摄影忠实记录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旅游留影还是新闻图片,它帮助我们扩展了视野,延伸了记忆。某种意义上,我觉得摄影就像是绘画的延伸,正如委拉斯贵兹(Diego Velázquez)教皇英诺森十世像(Innocent X)使今天的人们得以获知那个时代的直观印象一样,摄影以绘画不能企及的真实与可信征服了我们。书店里、网络上各式各样的老照片层出不穷,这固然源于人们的猎奇心理,但也正是摄影的出现才使这样的愿望成为可能。这也就是摄影最早被成为摄影术的原因。

而作为艺术的摄影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了相当多的种类–如果它们允许被分类的话。人们大都愉快地接受了作为艺术的摄影,无论是惊叹于照片中的美景,或是为严肃的主题而深思;无论是为妙手偶得而心生感慨,或是为作者的匠心独运而击节赞叹;摄影都以它独有的视觉冲击力感染着我们,鼓动着我们。

这样看来,作为技术的摄影与作为艺术的摄影似乎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然而摄影的普及模糊了两者间的界线: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相机,我们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拍下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影像。数码技术更是推波助澜,影像文化应运而生。而在文化大旗之下,我们看到了什么?是技?还是艺?也许我们根本就无需刻意地区分它们。可是我却悲哀地发现,面对影像洪流的持续冲击,我变得麻木且无动于衷。世界五十大美景美么?噢,是的,我匆匆地拖动滚动条,脑中却是一片空白。

滚滚洪流之中,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又如何去看待摄影呢?